在3月10日兩會召開期間,官微曾經(jīng)簡單推送過一篇關于我校陽光學子擔任全國兩會志愿者的報道,但是鑒于她們當時正處在兩會志愿服務的工作期間,不便與我們有更多的聯(lián)系,所以在當時也和大家說好了“更多在兩會期間的見聞故事,回來以后我們再聊”。
柴金園和李娜,是我校人文與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(公關與文秘)14級的學生,也是2017年全關兩會“紅大衣”志愿者。今天,讓我們一起聽聽她們在兩會期間的見聞經(jīng)歷吧。
兩會工作之旅
李娜說:“我是在2月13號的上午從家(成都)出發(fā)的,到北京的時候是中午十一點左右,園園是從三亞出發(fā)的,到達時晚上六點,所以剛到的時候我并沒有開心,本身有些怕生,一個人先來到陌生的環(huán)境,自己從機場坐大巴到達我們的八人寢,當時還蠻抗拒的,這種落差感讓我有些想回學校。剛開始去的時候,就連怎么倒水都是需要我們學習的。在那邊工作的前輩可以一只手里拿著五六個杯子。當時見到的心里又好奇又佩服,現(xiàn)在結束了,這個本領也被我們學回來了。”
李娜工作照
李娜生活照
李娜還說:“剛開始有落差感,后面慢慢就好了,和同事之間也更熟悉了。這一個月的時間,我在心態(tài)上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。以前覺得離自己生活很遠的兩會,能有一次這么近距離接觸的機會,通過這一個月我真的覺得自己長大了?!?/span>
柴金園也談到了自己的感受,她說:“這次北京之旅,給我們最深刻感觸的是,讓我們近距離地看到了人大代表到底是什么樣的?在沒去擔任志愿者之前,人大代表在我們心中就是一個很高大上的存在,總覺得是各種政治、行業(yè)精英在一起討論一些很高深的問題。但是在現(xiàn)場的時候,才知道他們其實討論的很多都是一些很小很細致的問題民生問題,聊的都是(國)家長里短。比如養(yǎng)老,或者某銀行前面的殘障過道,旅游發(fā)展啊這些。開會的現(xiàn)場很嚴肅,大家的手機都是被沒收的,身在現(xiàn)場就會不自覺被那種氣氛所影響,能夠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力量和國家的強大。還有就是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都很節(jié)儉,桌上的紙筆,點心基本上沒有動,都會自己帶著紙筆。他們最多就是喝我們倒的幾杯水?!?/span>
柴金園工作照
柴金園還和我們分享了她們偶遇明星的經(jīng)歷,她說:“在跟隨云南團去人民大會堂的時,得知和我們一車的還有歌唱家譚晶的消息。然后回到駐地的時候我們就和她擦肩偶遇了,見到她本人的時候很激動,我們都很不好意思但還是壯著膽上前問譚晶代表能不能和她合影。譚晶代表人特別好,她整個人很有明星的氣場但是又很隨和,于是我們兩個小粉絲當時就和譚晶代表拍下了這樣的照片。”
與歌唱家譚晶合影
柴金園和李娜說:“在大一剛入學的時候,我們都不約而同進入到了人文學院學生會的文藝部,我們的禮儀基礎就是從這里開始慢慢鍛煉出來的。這次兩會禮儀志愿者選拔在時間安排上是比較緊張的,所以只能由老師先從上往下進行選拔,被選中之后我們到了北京,又進行了一次競爭(北京,山東的高校由于地理位置近,都是大批量的選入的,我們倆經(jīng)常開玩笑說他們靠的是數(shù)量,然而咱學??康氖琴|量,哈哈。)我們進入的工作組是會議組,要先通過面試,覺得各方面條件比較優(yōu)秀的才能進,也是一種考驗吧。最后能被選上也算是經(jīng)歷了一路的過關斬將,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,能夠有幸參加這次志愿服務,也是因為我們兩人大學以來經(jīng)常參與校園的禮儀活動所做了很多積累,真的應了那句話‘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’?!?/span>
“相依為命”過的好姐妹
柴金園說:“通過這一個月時間的相處,我和李娜從原本的好朋友上升到現(xiàn)在無話不說的閨蜜。因為之前在家是自己住,在學校也是四人間的宿舍,我從來沒有住過八人間、上下鋪,大澡堂子浴室。剛開始我們都是很不習慣的,我們在北京的時候, 一起住八人間上下鋪,一起洗大澡堂子,兩個人全天候24小時都親密相處在一起。李娜是南方的,下雪的時候她很開心,我們還一起打雪仗了。因為三亞學院派出的就我們兩個,想著一定不能給咱學校丟人,所以在北京的時候我們有種相依為命,互相鼓勵的感覺?!?/span>
李娜也講述了她和柴金園的“革命”友情,她說:“在沒去北京之前,我們倆沒有并沒有像現(xiàn)在這么要好,在北京的時候我們從早到晚都在一起。一起吃飯、一起干活、一起學習、在異地他鄉(xiāng)也會經(jīng)歷很多的不適應,我們一直互相支持,互相照顧。我們兩個人算是比較互補的性格。她能在工作上照顧我,我可以在生活上照顧她。我特別感謝這一段經(jīng)歷,讓我和收獲了一個這么真心的可以無話不說的好朋友?!?/span>
通過這次志愿服務的經(jīng)歷,她們也有很多的感受想要和三亞學院的小伙伴們分享。
柴金園說:“其實去北京兩會的最初真的經(jīng)歷了不少坎坷,而且作為三亞學院第一批去的學生,完全沒有前例可循,兩個人也都沒有去過北京,所以很感謝中國職工之家的老師和領導們對我們的幫助和照顧,很感謝學校給我們的這次機會和平臺,有種生平第一次服務了國家大事的感覺,更相信了'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一種成功'這句話。”
李娜說:“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,機會來了,能把握住才是最關鍵的。團結很重要,不管你去的是兩個人還是一群人,團隊精神是最重要的。而且有了這樣一段經(jīng)歷,體會到了更多愛國愛校愛家的感情,這可能是通過書本、電視、網(wǎng)絡所體會不到的?!?/span>
回來以后,柴金園和李娜最重要就是的補上這一個月缺的課,老師會給她們做單獨輔導,學習委員也都幫著做好了筆記。當然,她們最開心的,還是終于吃到了學校的清補涼!
(文圖來源:三亞學院官方微信)